95后大学生创业开包子店暖人心
最近,一则”大学生开包子店为环卫工人送温暖”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95后大学生宗小涵在淮阴师范学院附近开了一家包子店,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还主动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包子和茶水。这个暖心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让”大学生开包子店”这个创业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宗小涵是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年仅20岁的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小生意大情怀”。她说:”我就是希望在这么冷的天里面,给环卫工人稍微带来一些温暖。”这样朴实的话语,却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大学生创业开包子店的优势与挑战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开包子店创业?这背后其实有着现实的考量。开门见山说,包子作为传统快餐,市场需求稳定;接下来要讲,创业门槛相对较低,适合资金有限的大学生;再者,经营时刻灵活,可以兼顾学业。
但大学生开包子店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缺乏经验、人手不足、学业与生意怎样平衡等难题。宗小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用心经营,这些困难都能克服。她不仅把包子店开得有模有样,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比单纯追求利润更有意义。
“有人担心如果很多人来店里免费领包子,小店岂不是会亏本?”面对这样的疑问,环卫工大众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他们觉得小姑娘开店不容易,主动进店的人并不多,反而体现了相互体谅的温暖。
小包子大情怀 传递社会正能量
宗小涵在店门口贴了一张”环卫工人免费吃”的海报,这个小小的举动蕴含着大大的爱心。环卫工人许大姐感动地说:”她这样做,我们很感动。一个包子是小,主要是小孩的一番心意。”
大学生开包子店不只是一门生意,更可以成为传递温暖的平台。宗小涵常常主动招呼环卫工大众进店,或者见到有环卫工人经过,就主动拿了包子送出去。这种自发的善举,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更能打动人心。
在寒冷的冬日里,热乎乎的包子不仅温暖了环卫工人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故事,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大学生创业新思路:小本生意也能有大作为
宗小涵的包子店位于淮阴师范学院北校区附近,客源稳定,这是大学生校园创业的优势所在。她的故事给其他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不必好高骛远,从身边的小生意做起,同样能实现自我价格。
“连日来,持续的低温让人感到寒冷”,但在宗小涵的包子店里,却上演着最温暖的故事。这位95后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创业不只为赚钱,更可以为社会贡献力量。
大学生开包子店,听起来可能不够”高大上”,但却能实实在在地服务他人、回馈社会。宗小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爱心和坚持,小生意也能创新大价格,这才是创业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