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氓》原文及翻译:诗经中的爱情悲剧全解析

一、《氓》原文与白话译文对照

《氓》作为《诗经·卫风’里面的经典篇目,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遇人不淑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先来看完整的原文及现代翻译: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白话译文:

那个憨厚的农家小伙,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找机会谈婚事。我送他渡过淇水,直到顿丘才依依惜别。不是我故意拖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请你别生气,就把秋天定为婚期吧。我登上那破旧的城墙,眺望复关路线。看不见复关的身影,眼泪簌簌往下掉。终于看见你从复关来,我又说又笑心欢喜。你去占卜问卦,卦象显示没有不吉利。于是你驾车来接我,我把嫁妆搬上车。

桑树叶子未落时,枝叶茂密又鲜嫩。哎呀斑鸠啊,别贪吃桑葚!哎呀姑娘们,别沉迷于男子!男子若陷入情网,还能轻易脱身。女子若陷入情网,就难以解脱了!桑叶凋落时,枯黄飘零随风去。自从嫁到你家,三年过着贫困生活。淇水波涛汹涌,打湿了车上的帷帐。我做妻子没有过错,是你这个男人变了心。男人的行为没准则,三心二意品德坏。

结婚三年做媳妇,家里活计全包揽。早起晚睡不嫌苦,日复一日忙不停。你的心愿满足了,就开始对我施暴行。兄弟不知我处境,反而嘲笑我可怜。静下心来细思量,只能独自暗伤悲。原想与你白头到老,谁知老了更生怨。淇水再宽也有岸,沼泽再大也有边。回想少年时欢乐,说说笑笑多温馨。海誓山盟犹在耳,谁料如今全违背。既然违背了誓言,那就从此了断吧!

二、《氓》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想法

《氓》创作于先秦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叙事诗其中一个。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全经过,展现了古代妇女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

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诚实地记录了一个痴情女子对爱情从期待到幻灭的心路历程。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描写了男子追求时的憨厚形象,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则揭示了男子借交易之名行求爱之实的狡黠。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男子的薄情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句千古名句,道出了古代女子一旦陷入爱情就难以自拔的困境。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兴手法,如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青春貌美,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暗示容颜衰老后被抛弃的命运。这种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典范。

三、《氓’里面的名句解析与情感变化

《氓’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每一句都承载着女主人公不同的情感变化:

1. 热恋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生动刻画了热恋中女子望眼欲穿的痴情;”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则表现了见到心上人时的欣喜若狂。

2. 劝诫期:”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是女子以自身经历发出的沉痛警告,提醒其他女子不要轻易陷入爱情;”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揭示了男女在爱情中的不平等处境。

3. 痛苦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变心的控诉;”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则揭露了男子目的达到后暴露的暴虐本性。

4. 觉醒期:小编觉得”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展现了女子最终决绝的态度,从痛苦中醒悟,选择彻底结束这段关系。

这些情感变化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心路历程,让现代读者依然能够感受到两千多年前那位女子的喜怒哀乐。诗中反映的婚姻难题、性别差异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氓》能够穿越时空、打动无数读者的缘故所在。

四、《氓》的文学价格与现代启示

作为《诗经’里面的名篇,《氓》的文学价格体现在多个方面:开门见山说,它是中国早期叙事诗的代表作,故事务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接下来要讲,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兴手法和对比手法,艺术表现力极强;再次,诗歌语言质朴天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从现代视角看,《氓》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提醒我们在情感中要保持理性,不要被表象迷惑;它揭示了婚姻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与不平等;它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定与觉醒。诗中女子最终选择”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对现代人处理情感难题仍有借鉴意义。

《氓》原文及翻译之因此能够流传千古,不仅由于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由于它诚实记录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通过这首诗,我们得以窥见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思索爱情与婚姻的永恒话题。这就是经典文学的魅力所在——它永远能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